一、單項選擇題(共30道題,每題2分,共60分)

1.在中國古代,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特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jù)。該現(xiàn)象產生的歷史時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戰(zhàn)國

C.明清時期

D.隋唐時期

2.《學記》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 )的關系。

A.宗教

B.經濟

C.生產力

D.政治

3.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建議實行思想專制主義的文化政策和選士制度的思想家是(?。?/p>

A.王充

B.鄭玄

C.董仲舒

D.楊雄

4.制約著教育的規(guī)模、速度、結構、方法、手段和內容的是(?。?/p>

A.社會文化

B.人的身心發(fā)展水平

C.社會意識形態(tài)

D.生產力水平

5.在教學上,把哲學中的統(tǒng)覺觀念移用過來,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候,喚起心中已有的觀念,并強調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盧梭

D.杜威

6.CIPP評價模式包含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

A.內容評價

B.目標評價

C.模式評價

D.成果評價

7.課程目標的制定既要依據(jù)對學生的研究和社會的研究,又要依據(jù)對。(?。?。

A.教法的研究

B.時代的研究

C.學科的研究

D.學法的研究

8.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綜合性、靈活性和(?。?。

A.可操作性

B.時代性

C.創(chuàng)造性

D.方向性

9.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測量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稱為測驗的可靠度,又可稱為測驗的(?。?/p>

A.效度

B.難度

C.區(qū)分度

D.信度

10.通過設計道德兩難問題,并在道德討論中采用“引入性提問”和“深入性提問”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體諒模式

B.社會模仿模式

C.活動模式

D.認知模式

11.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

A.心理疏導

B.擇業(yè)指導

C.心理咨詢

D.交往指導

2.設計課程的種類和課程的組織方式,稱為(?。?。

A.課程類型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模式

13.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班級管理模式是(?。?/p>

A.常規(guī)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14.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稱為(?。?/p>

A.課的目標B.課的類型

C.課的任務D.課的結構

15.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

A.討論法

B.談話法

C.講授法

D.練習法

16.對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時,屬于個人內部穩(wěn)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運氣

C.努力

D.任務難度

17.技能的種類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動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認知技能

D.認知技能和動作技能

18.將貓、狗、鼠等概括為“動物”,是屬于(?。?/p>

A.辨別學習

B.概念學習

C.規(guī)則或原理學習

D.言語聯(lián)結學習

19.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它的成熟時期始于( )。

A.20世紀20年代

B.20世紀50年代

C.20世紀6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20.馬斯洛將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種需要中。(?。?/p>

A.安全的需要

B.歸屬和愛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21.下列哪個不屬于合作學習的特征。(?。?/p>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團體歷程

D.最近發(fā)展區(qū)

22.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階段品德發(fā)展的關鍵期是(?。?/p>

A.初中一年級

B.初中二年級

C.初中三年級

D.高中一年級

23.學生學習直角三角形,這種學習屬于( )。

A.詞匯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24.一位兒童的智力年齡是10歲,實際年齡是8歲,他的比率智商是(?。?/p>

A.80

B.100

C.120

D.125

25.以下哪種不屬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評估。(?。?/p>

A.入的潛能

B.人的價值實現(xiàn)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質改善的程度

D.有無心理疾病

26.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yōu)橐罁?jù),根據(jù)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定稱之為(?。?。

A.配置性評定

B.診斷性評定

C.常模參照評定

D.標準參照評定

27.在心理發(fā)展進程中,同一機能特性在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發(fā)展速度,這是心理發(fā)展的(?。┨卣鳌?/p>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28.在學習“鳥”的概念時,老師用蝙蝠來說明“會飛”是鳥概念的無關特征,這使用的是( )。

A.正例

B.反例

C.變式

D.概括

29.曾經被一條大狗咬過的人,看見非常小的狗也可能產生恐懼,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獲得

D.刺激消退

30.智力技能的操作對象是(?。?/p>

A.身體的運動系統(tǒng)

B.大腦

C.符號化概念

D.具體的物體

二、辨析題(共10道題,每題2分,共20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教育學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并隨其發(fā)展發(fā)展的。

2.馬戲團中的狗在馴獸員的精心培養(yǎng)教育下。智力得到發(fā)展,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

3.教師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和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

4.講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學。

5.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6.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7.從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復雜程度看,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下位學習和上位學習。

8.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前提。

9.直觀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

10.心理測驗就是拿些量表來測測學生。

三、簡答題(共6道題,每題5分,共30分)

1.舉例說明什么是上位學習。

2.怎樣幫助學生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

3.你在教學或學習中用過一些什么樣的記憶術?

4.現(xiàn)代教育學的發(fā)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5.教材可以概括為哪些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

6.試述備課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四、材料分析題(共2道題,每題20分,共40分)

1.一位中學教師在談教育體會時說,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太不懂事了,有時甚至不打他,他就不聽話。但這位老師的學生卻說,我們也知道老師是對我們好才嚴格要求我們。不過他總是把我們當犯人看待,從來不相信我們,弄得我們平時只好躲著他,其實有些要求一躲就躲過了,有時明知他是對的,也故意與他作對。

請運用德育的原則,談談上面案例中這個教師怎樣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

2.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鎮(zhèn),人們發(fā)現(xiàn)了兩個“狼孩”。這兩個“狼孩”后來被送到米德納波爾的孤兒院去撫養(yǎng),還給他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馬拉,小的叫阿瑪拉。在孤兒院里,人們首先對他們進行了身體檢查,發(fā)現(xiàn)他們身體的生物系統(tǒng)是正常的,只有少許營養(yǎng)不良。人們還發(fā)現(xiàn)這兩個狼孩雖然長得與人一樣,但行為舉止卻完全和狼一樣。他們白天睡覺,夜晚活動,常常像狼那樣嚎叫。他們用四肢爬著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邊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類的正常社會環(huán)境里對其進行訓練,教他們識字,教他們學習人類的基本行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瑪拉不幸死亡,卡馬拉在四年之后(大約十一二歲)才開始能夠講一點點話,智力水平也只相當于一個普通嬰兒的智力水平。

試用有關的心理學原理對此案例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由古代中國教育發(fā)展的過程可知是宋代以后。

2.D【解析】略。

3.C【解析】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D【解析】生產力水平是教育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與一定生產力相適應的要求。

5.B【解析】赫爾巴特強調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中心地位,形成傳統(tǒng)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即傳統(tǒng)教學的“三中心”。

6.D【解析】本題考查對CIPP評價模式的過程的記憶,CIPP評價模式是由背景評價(Context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評價(ProductEvaluation)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評價模式。

7.C【解析】課程目標的依據(jù)主要有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8.A【解析】由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可知。

9.D【解析】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

10.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模式。

11.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類型的概念。

13.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級平行管理的含義。

14.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的結構的含義。

15.B【解析】由談話法的定義可知。

16.A【解析】能力屬于個人內部穩(wěn)定的不可控因素。

17.D【解析】技能的種類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兩種,心智技能也叫認知技能、智力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

18.B【解析】將貓、狗、鼠等概括為“動物”屬于概念學習,概念學習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

19.C【解析】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20.D【解析】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屬于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21.D【解析】最近發(fā)展區(qū)不屬于合作學習的特征。

22.B【解析】初中二年級是品德發(fā)展的關鍵期。

23.C【解析】學習直角三角形屬于概念學習。

24.D【解析】比率智商是智力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值再乘以l00得出的結果。

25.D【解析】有無心理疾病屬于生理健康評估。

26.C【解析】常模參照評定是指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yōu)橐罁?jù),根據(jù)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27.C【解析】同一技能特性在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發(fā)展速度,這是由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導致的。

28.B【解析】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規(guī)則的主要屬性和關鍵特征的例證。一般而言,反例傳遞最有利于辨別信息。所以,在學習“鳥”的概念時,老師用蝙蝠來說明“會飛”是鳥概念的無關特征,這使用的是反例。

29.A【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作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fā)其條件反應。所以曾經被一條大狗咬過的人,看見非常小的狗也可能產生恐懼,這是刺激泛化的結果。

30.C【解析】智力技能的操作對象是符號化概念。

二、辨析題

1.錯誤。理由:教育學作為一門科學是歷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

2.錯誤。理由: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在動物中不可能實施教育活動。所謂狗會“算術”,是狗經過訓練而形成的條件反射。

3.正確。理由:略。

4.錯誤。理由:在啟發(fā)式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講授是啟發(fā)式教學,而在注入式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講授則是注入式教學。

5.錯誤。理由: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說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說服的方法不是萬能的,不是“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必須輔以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正確。理由: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7.錯誤。理由:根據(jù)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根據(jù)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8.正確。理由:(1)知識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前提。(2)首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其次,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再次,知識學習是創(chuàng)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

9.正確。理由:(1)直觀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huán)節(jié)。(2)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10.錯誤。理由:(1)心理測驗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系統(tǒng)程序,即通過觀察少數(shù)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xiàn)象來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2)為了減少誤差,測驗在編制、施測、評分以及解釋等方面都必須遵循一套系統(tǒng)的程序。

三、簡答題

1.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是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當認知結構中已經形成某些概括程度教低的觀念,在這些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或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便產生上位學習。例如,在學過正方體、長方體、攔河壩等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后,學習一般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SH),就屬于上位學習;了解了報紙、雜志、書后學習“印刷品”,或者了解汽車、火車、馬車后學習“車”等,也屬于上位學習。

2.(1)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學生對平常事物多觀察,不要被動地等待教師指定作業(yè)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盡可能地提出各種假設,而不要對這些想法進行過多的批判,以免過早地局限于某一解決問題的方案中這時,重要的是數(shù)量,而不是質量。

(3)鼓勵自我評價和反思。要求學生自己反復推敲,分析各種假設、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對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進行監(jiān)控與評價。也就是說,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以有效地調控問題解決的過程。

3.常用記憶術有:

(1)位置記憶法。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記憶術。位置記憶法,就是學習者在頭腦中創(chuàng)建一幅熟悉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確定一條明確的路線,在這條路線上確定一些特定的點。然后將要記的項目全部視覺化,并按順序和這條路線上的各個點聯(lián)系起來?;貞洉r,按照這條路線上的各個點提取所記的項目。

(2)縮簡和編歌訣??s簡就是將識記材料的每條內容簡化成一個關鍵性的字,然后變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從而將材料與過去經驗聯(lián)系起來。有時,可以以將材料縮簡成歌訣,歌訣韻律和諧,抑揚頓挫,非常有助于記憶。

(3)諧音聯(lián)想法。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聯(lián)想,假借意義,對記憶亦很有幫助,這種方法被稱為諧音聯(lián)想法。在記憶歷史年代和常數(shù)時,這種方法行之有效。

(4)關鍵詞法。將新詞或概念與相似的聲音線索詞,通過視覺表象聯(lián)系起來。在教外語詞匯時非常有用。也適用于其他信息的學習。

(5)視覺想象。通過心理想象來幫助人們對聯(lián)系的記憶。

(6)語義聯(lián)想。通過聯(lián)想,將新材料和頭腦中的舊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賦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義。實際上,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設法找出新舊材料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提示:此題有一定的開放性,因此在回答中首先要記得記憶術的幾種方法手二結合實際回答。)

4.(1)教育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2)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3)教育學發(fā)生了細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4)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5)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

5.(1)教科書教材。(2)圖書教材。(3)視聽教材。(4)現(xiàn)實教材。(5)電子教材。

6.備課即教師課前的準備,是教師對教學的策劃工作,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備課的內容包括: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課題計劃、課時計劃),設計教法。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導向性原則。(2)疏導原則。

(3)知行統(tǒng)一原則。(4)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5)因材施教原則。(6)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遵循這些原則教學,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些原則,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關系才能有效地教學。

2.【答案要點】

(1)影響人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有:遺傳、環(huán)境、教育、社會實踐。

(2)遺傳提供了心理發(fā)展的可能性?!袄呛ⅰ本哂腥说倪z傳素質,具有心理發(fā)展的可能性,但這僅僅是可能。

(3)環(huán)境決定了心理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狼孩”由于脫離了社會環(huán)境,心理發(fā)展極其低下。

同樣,由于脫離了具有主導作用的學校教育和起決定作用的社會實踐,“狼孩”盡管進行了訓練,但因為錯過了言語、智力等關鍵期,最終心理水平低下。

友情鏈接

Back to top